纪念甘普尔 给力下关沱茶 2011年8月20日,是全球普洱茶人心情沉痛的日子,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弗瑞德•甘普尔先生安然长逝,魂归以色列加沙故里,享年92岁。 Fred Kemple(甘普尔),系云南沱茶欧洲总代理商,为云南沱茶在法国及欧洲地区的推广和被接受作出了巨大贡献。曾于2005年4月26日荣获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称号,我亦有幸与甘普尔先生同台获此殊荣。获奖时的甘普尔先生虽已年届耄耋,但仍然精神矍铄、风度翩翩,一派和蔼可亲的商界长者风范。 查看更多>>
白族赶马人的“茶道”及“茶俗” 茶,是“万病之药”(载唐朝陈藏器《本草遗》);“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载明朝顾元庆《茶谱》);在日本,人们甚至将茶看为是止渴除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圣药”。因茶对人体有特好的保健药效,故而,中国人多有饮茶习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素有“茶叶王国”之称,是应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从而,演生出一整套品《茶经》、饮《茶道》、烹《茶俗》……云南鹤庆白族赶马人的“茶道”及“茶俗”,也可算是一套独特的茶饮文化。 查看更多>>
茶马古道与大理三月街 茶马古道是自1990年以来的一个历史和文化热词,日益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茶马古道因此也成为云南、四川等许多西南地区的旅游热点。随着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交通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马帮为主体的茶马古道运输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线路和汽车、火车、飞机等快捷的交通工具。伴随着茶马古道的消失,许多古道、驿站、堆店等茶马古道遗址在岁月的长河中也消失殆尽。 查看更多>>
弘扬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兼谈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普洱茶的发展史,主要经历了四个时代:1973 年以前生产晒青茶及其紧压茶的传统时代;1973 年—80 年代中期生产晒青茶及其紧压茶、晒青渥堆茶及其紧压茶的创新时代;80 年代中期以来生产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的战国时代;未来是文化的真普洱时代。普洱茶的发展一定会经历混乱—淘汰—品牌—高潮—稳定—再提高的历程。我省茶产业迎来了时代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促进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查看更多>>
弘扬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兼谈云南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饮茶,鲁迅先生有一段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这是鲁迅先生饮茶的切身体会。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有不可言说的幽韵在内,正如当代作家峻青在《品茗谈屑》中所说:“我在独自品茶时,却总是感到有一种山川的灵秀之气,与茶香一起涌来。所以我想:这茶就是山川的灵毓所钟,也可以说,这山川的灵秀之气,就是茶之魂、茶之魄。由此我更加认为,茶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本身也就是文化,或者确切一点说,茶,是反映了文化。”著名茶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认为,中华茶艺核心的思想是:和、静、怡、真四个字,即:①“和”为茶艺之魂;②“静”乃修行之径;③“怡”为心理体验;④“真”为最高理想。 查看更多>>
共 29 篇 [首页] [上一页][下一页 ] [尾页 ] 页次:1 /6页 5篇/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内容,署名来源含"下关沱茶"的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音频、绘图表格、版面设计,以及本网站由其他单位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未经授权和许可,任何媒体、互联网站和商业机构不得利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进行商业性的原版原式地转载,也不得歪曲和篡改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本网站所涉及到的版权归本网站所属。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需使用本网站自有版权作品,须与本单位协商合作并事先取得书面授权和许可。版权合作联系邮箱:xgtea@xgtea.com。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云南大理市下关镇建设西路13号 邮编:671000 公安备案号53290102000551 滇ICP备05002858号-1 电话:400 860 1902 传真:0086-872-2170761 http://www.hbhuasheng666.com E_mail:xgtea@xgtea.com(公司);xgtc1902@163.com (市场营销)。